【標題】
柴胡《中國藥典》
【名稱】
柴胡
【拼音】
Chaihu
【英文】
RADIX BUPLEURI
【概述】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 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沙,干燥。
【性味歸經】
苦,微寒。歸肝、膽經。
【應用】
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官脫垂,脫肛。
【注意】
大葉柴胡 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 的干燥根莖,表面密生環節,有毒,不可當柴胡用。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用法用量】
3~9g 。
【理化鑒別】
(1)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搖,產生持久性泡沫。
(2)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 小時,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5ml,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對照品,加甲醇制 成每1ml 各含0.5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 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2% 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 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 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黃色熒光斑點。
【炮制】
柴胡 除去雜質及殘莖,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醋柴胡 取柴胡片,照醋炙法(附錄Ⅱ D)炒干。
【性狀】
北柴胡 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 ,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 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 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
氣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
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細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 纖維性。具敗油氣。
【圖片】
柴胡
狹葉柴胡
藥材柴胡(北柴胡)
藥材柴胡(南柴胡)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