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題】 鱉甲《青陽客棧》 【名稱】 鱉甲 【英文】 Turtle Shell 【拉丁文】 Carapax Trionycis 【異名】 上甲(《證治要訣》),鱉殼(《醫(yī)林纂要·藥性》),甲魚殼(南京中醫(yī)學(xué)院《中藥學(xué)》),團魚殼、團魚蓋(《藥材學(xué)》),團魚甲(《河北藥材》),鱉蓋子(《 山西中藥志》)。原動物①中華鱉又名:鱉(《易·說卦》),團魚(《寶慶本草折衷》),神守(《綱目》),甲魚(《隨息居飲食譜》),圓魚(《中國藥用動物志》),腳魚(俗稱);②山瑞鱉又名:山瑞(《中國藥用動物志》)。 【性味歸經(jīng)】 味咸,性微寒。歸肝、腎經(jīng)。 【功效】 滋陰清熱,潛陽熄風(fēng),軟堅散結(jié)。 【藥用】 為鱉科動物中華鱉 Trionyx sinensis (Weigmann)及山瑞鱉 Trionyx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 的背甲。 【應(yīng)用】 1. 用于陰虛發(fā)熱,陰虛陽亢,陰虛風(fēng)動等證。能滋陰清熱,潛陽息風(fēng)。治陰虛發(fā)熱作用較龜甲為優(yōu),為治陰虛發(fā)熱的要藥,常配青蒿、秦艽、知母等,如青蒿鱉甲湯、秦艽鱉甲散等;治陰虛陽亢,頭暈?zāi)垦#渖亍⒛迪牎⒕栈ǖ韧茫螣岵帲幪擑P動、舌干紅絳,手足蠕動,常配生地黃、龜甲、牡蠣等同用。 2.用于癓瘕積聚,瘧母等。能軟堅散結(jié)。常配柴胡、丹皮等,如生甲煎丸。 【注意】 脾胃虛寒,食少便溏及孕婦禁服。 【用法用量】 10.00 - 30.00 g 【形態(tài)】 1.中華鱉 體呈橢圓形或近卵圓形,成體全長約30~40cm。頭尖,吻長,形成吻突呈短管狀;鼻孔位于吻突前端,上下頜緣覆有角質(zhì)硬鞘,無齒,眼小;瞳孔圓形,鼓膜不明顯,頸部可長達70mm以上,頸基部無顆粒狀疣,頭、頸可完全縮入甲內(nèi)。背腹甲均無角質(zhì)板而被有革質(zhì)軟皮,邊緣具柔軟的較厚結(jié)締組織,俗稱裙邊。背面皮膚有突起小疣,成縱行棱起,背部中央稍凸起,椎板8對,肋板8對,無臀板,邊緣無緣板相連。背部骨片沒有完全骨質(zhì)化,肋骨與肋板愈合,其末端突出于肋板外側(cè)。四肢較扁平,前肢5指;內(nèi)側(cè)三指有外露的爪;外側(cè)二指的爪全被皮膚包裹而不外露,后肢趾爪生長情況亦同,指、趾間具蹼而發(fā)達。雄性體較扁而尾較長,末端露出于裙邊;雌性尾粗短,不露出裙邊。泄殖肛孔縱裂。頭頸部上面橄欖綠色,下面黃色,下頜至喉部有黃色斑紋,兩眼前后有黑紋,眼后頭頂部有十余個黑點。體背橄欖綠色或黑棕色,具黑斑,腹部肉黃色,兩側(cè)裙邊處有綠色大斑紋,近尾部有兩團豌豆大的綠色斑紋。前肢上面橄欖綠色;下面淡黃色,后肢上面色較淺。 尾部正中為橄欖綠色,余皆為淡黃色。 生活于湖泊、河流、池塘及水庫等水域。除新疆、寧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見報道外,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 2.山瑞鱉 體近圓形,當(dāng)體重9kg時,長、寬達36cm×21cm,體重大者可達20kg。體背隆起,皮膚粗糙,體背、邊緣、頸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質(zhì)鼓釘狀突起;體后部的鼓釘更大而密。邊緣肉質(zhì)裙邊甚為肥厚。四肢粗壯,側(cè)扁。尾短,略呈扁圓錐形,基部寬,末端尖。體灰黑色、墨綠色、紫黑色或黑青蓮色。頭、四肢烏黑色或墨綠色。腹面烏黑色帶紫,具深色斑塊。 生活在山區(qū)的河流、溪、潭中。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山瑞鱉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濫捕。 【產(chǎn)地】 主產(chǎn)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湖南、浙江、江西等地。此外,四川、福建、陜西、甘肅、貴州亦產(chǎn)。以湖北、安徽二省產(chǎn)量最大。 【品種考證】 鱉甲入藥始載于《本經(jīng)》。《本草圖經(jīng)》云:“鱉生丹陽池澤,今處處有之,以岳州沅江其甲有九肋者為勝。”《綱目》曰:“鱉,甲蟲也,水居陸生,穹脊連脅,與龜同類。四緣有肉裙,故曰龜,甲里肉;鱉,肉里甲。”所述即為本品。 【化學(xué)成分】 含動物膠、角蛋白、碘質(zhì)、維生素D等。含骨膠原(coloagen)、碳酸鈣、磷酸鈣、碘等。鱉甲浸出物含量以水浸出物為最多(3.38%-4.13%),醇浸出物隨醇濃度的增加而減少(50%醇浸出物1.53%-1.96%、95%醇浸出物0.41%-0.61%),表明其脂肪含量很少。背甲與腹甲均含鈣、磷、鈉、鎂、鉀、鋅、鐵、錳、鈷、銅、砷等11種元素。 【藥理作用】 1、強壯作用:鱉多糖能明顯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和抗冷凍作用,可延長小鼠游泳時間,有抗疲勞作用。 2、免疫促進作用:鱉多糖能顯著提高小鼠空斑形成細胞的溶血能力,促進溶血素抗體生成;并增強小鼠遲發(fā)型超敏反應(yīng)。 3、其它:本品能抑制結(jié)締組織的增生,可消結(jié)塊;有增加血漿蛋白的作用,可用于肝病所致的貧血。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季為多,捕后殺死,置沸水中燙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剝落時取出,剝?nèi)”臣祝魵埲猓瑫窀伞H鐚ⅦM殺死后取下背甲,質(zhì)更佳。一般多為食用后收集。 【炮制】 1.鱉甲 《雷公炮炙論》:“去裙并肋骨了。”《外臺》:“搗篩為散。”《類證活人書》:“杵碎。”《全生指迷方》:“刮去筋膜。”《本草蒙筌》:“入臼中杵織成霜。”現(xiàn)行,取原藥材放入熱水中,立即用硬刷去凈皮肉,曬干。或置蒸鍋內(nèi),沸水蒸45min,取出洗凈,日曬夜露至無臭氣,干燥。 2.醋鱉甲 《博濟方》:“醋煮三五十沸,凈去裙襴,另用好醋煮令香。”《局方》:“凡使,先用醋浸三日,去裙,慢火中反復(fù)炙令黃赤色為度,如急用,只蘸醋炙,候黃色便可用。”《世醫(yī)得效方》:“炙黃,醋淬五七次。”現(xiàn)行,取砂子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熱,放入凈鱉甲,拌炒至表面呈黃色時,取出,篩去砂子,趁熱醋淬,撈出,干燥,搗碎。每鱉甲100kg,用醋20kg。 3.制鱉甲 取砂子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熱,放入鱉甲,拌炒至表面呈淡黃色時,取出,篩去砂子,放涼。 4.鱉甲膠 取凈鱉甲水煎多次,濾過,合并濾液,靜置,取上清液用文火濃縮至稠膏狀,冷凝,切塊,陰干。 貯干燥容器內(nèi),密閉,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