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桑椹《中藥全書》 【名稱】 桑椹 【拼音】 Sangshen 【英文】 Mulberry Fruit 【拉丁文】 Fructus Mori 【異名】 桑果,桑子,桑椹子。 【性味歸經】 味甘、酸,性寒。歸肝、腎經。 【功效】 滋陰養血,生津,潤腸。 【藥用】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果穗。 【應用】 用于肝腎陰血虧虛。桑椹子入肝腎而有補益功效,對肝腎不足,陰虧血少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腰酸,須發早白,心悸失眠等癥,可單用,亦常與何首烏、女貞子、旱蓮草等滋補陰血藥同用,以滋陰養血,培補肝腎,如《世補齋醫書》延壽丹。用于津傷口渴和消渴。本品能滋陰補液,生津止渴,單用力弱,常配麥冬、石斛等以加強滋陰生津止渴之功。熱甚者,酌加天花粉、 知母等清熱生津之品;兼氣虛者,又當與西洋參、太子參等補氣生津藥同用。用于腸燥便秘。桑椹子滋陰養血,潤燥滑腸,治津血虧虛的腸燥便秘,輕癥可單用,較重者,可酌與首烏、肉蓯蓉、黑脂麻、火麻仁 等養血潤腸之品同用,以增強療效。 【注意】 脾胃虛寒便溏者禁服。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熬膏、浸酒、生啖;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浸水洗。 【形態】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3~15m。樹皮灰白色。有條狀淺裂;根皮黃棕色或紅黃色,纖維性強。單葉互生.葉柄長1~2.5cm;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20cm,寬4~10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或圓齒,有時有不規則的分裂,上面無毛,有光 澤,下面脈上有短毛,腋間有毛;基出脈3條與細脈交織成網狀,背面較明顯;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排 列成穗狀柔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長1~2cn,被毛,總花梗長5~10mm;雄花序長1~2.5cm,下垂,略被細毛;雄花具花被片4枚.雄蕊 4枚,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枚,基部合生,柱頭2裂。瘦果,多數密集成一卵圓形或長圓形的聚合果,長1~2.5cm,初時綠 色,成熟后變為肉質.黑紫色或紅色。種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處,多為人工栽培。分布于全國各地。 【產地】 主產于河南、安徽、四川、湖南、河北、廣東。以河南、安徽產量大,并以亳桑皮質量佳。 【栽培】 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氣溫12℃以上開始萌芽,生長適宜溫度4~30℃,超過40℃則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則停止生長。耐旱、不耐澇。耐瘠薄。對土壤的適應性強。用種子、嫁接和壓條繁殖。種子繁殖:采取紫色成熟桑椹,搓去果肉,洗凈種子,隨即播種 或濕砂貯藏。春播、夏播、秋播均可。夏播、秋播可用當年新種子。播前用50℃溫水浸種,待自然冷卻后,再浸泡12小時,放濕砂中貯 藏催芽,經常保持濕潤,待種皮破裂露自時即可播種,按行株距20cm×30cm開溝,溝深1cm,每1hm2用種量7.5~15kg。覆土。約經10日 出苗。苗高3~4cm間苗,去弱留強,并補苗。春、秋季按株距10~15cm定苗。嫁接繁殖:袋接法,于嫁接前20日,剪接穗,濕砂貯藏, 使砧木剪口處的皮層和木質部分離成袋狀,然后插入接穗,以插緊為止。芽接,春、夏季用“T”形芽接或管狀芽接(套接)。壓條繁 殖:早春將母株橫伏固定于地面,埋入溝中,露出頂端,培土壓實,待生根后與母體分離。春或秋季進行定植。按行株距2m×0.4m開 穴,穴徑0.5~0.7m,穴底施入腐熟廄肥,上鋪薄土一層,栽入,填表土后,將植株向上提一提,使根部舒展,再填心土,壓實,澆水。定型后通過修剪、疏芽、摘心,養成一定樹型(如地桑、低桑、中干桑、高干桑、喬木桑等不同類型)。修剪可用拳式修剪法,每年在 基部伐條,利用潛伏芽萌生新條,幾年后在修伐處成拳狀的樹疙瘩。另有無拳式修剪法、留枝留芽修剪法等。病害有桑萎縮病、桑疫 病、桑褐斑病、桑根結線蟲病等。蟲害有桑螟、桑蟥、桑象蟲、桑白蠐、桑天牛、桑薊馬、桑始葉螨等為害。 【商品規格】 以個、完整、肉厚、色紫紅、糖質多、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特征】 果實含蕓香甙、花青素葡萄糖甙(anthocyanidinglucoside)、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菸酸、糖類(9%~12%),以及脂肪油(種子中約含26%),油中主成分為亞油酸。并合游離酸(26.8%),醇類(1.6%),揮發油(1%),鞣質及矢車菊素(cyanidin)等, 揮發油中主要成分為桉油精(69%)和香葉醇(17%)。 【化學成分】 1、本品粗粉3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熱10min,濾過,濾液作以下試驗:①取上述濾液10ml,加少許鎂粉混勻,滴加鹽酸數滴,微熱,試液顯櫻紅色。(檢查黃酮類)②取上述濾液,點于濾紙上,置紫外燈(254nm)下觀察,顯藍色熒光,滴加三氰化鋁試液后, 則顯亮黃綠色熒光。(檢查黃酮類) 2 、薄層層析:取本品粗粉2g,加石油醚10ml,回流10min,濾過,濾液濃縮至1ml,點樣3μl,以亞油酸為對照,分別點于同一硅膠薄 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80:20)展開,噴0.1%α-亞硝基-β-荼酚硫酸試液,加熱顯色。樣品液色譜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相應位置,顯 相同顏色斑點。 【藥理作用】 1.增強免疫功能 小鼠α-醋酸萘酯酯酶(ANAE)陽性的T淋巴細胞和脾臟B淋巴細胞(溶血空斑形成細胞數),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給LACA小鼠每日灌服桑椹煎劑12.5g(生藥)/kg,連續10日,可顯著增加不同年齡組小鼠的T淋巴細胞;但同劑量的桑椹煎劑,僅可增 加幼齡小鼠B淋巴細胞數,對1年以上的老齡小鼠無明顯影響.。應用3H-TdR摻入淋巴細胞轉化試驗表明,桑椹煎劑有中度激發淋巴細胞 轉化的作用。 2.對Na+、K十-ATP酶活性的影響 給3~24月齡的BALb/c和LAC純系小鼠每日灌服桑椹煎劑12.5g/kg,連續2周。除24月齡老齡小鼠外,與同齡對照組比較均能顯著降低紅細胞膜Na+、K+-ATP酶活性。Na+、K+-ATP酶與機體釋放能量、供Na+和K+的主動轉運有 關,桑椹降低該酶的活性可能是其滋陰作用機制之一。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