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報道,由日本京都大學,九州大學和中外制藥公司等組成的科研團隊2日在美國醫學雜志網站上發表研究成果稱,旨在減輕過敏性皮膚炎瘙癢癥狀的“抗體制劑”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具有有效性。 據稱,因瘙癢導致的失眠狀況也有顯著改善。科研團隊力爭在2019年以后為獲得《藥事法》批準而提出申請,此次表示“希望作為專門針對改善瘙癢癥狀的新藥實現成果轉化”。 過去所知的情況是,瘙癢癥狀與一種叫做“白介素31”(IL31)的蛋白質有關。IL31與神經細胞的受體相結合而引起發癢,因此中外制藥開發了防止這種結合的抗體制劑“Nemolizumab”。之后,京都大學的皮膚過敏學教授椛島健治加入了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以國內外約200名18歲以上的患者為對象開展。皮下注射“Nemolizumab”后過去了12周,部分患者的瘙癢癥狀有所減輕。據悉,科研團隊還發現,患者能更快地進入熟睡,安穩睡眠時間也有所變長。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