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政策、技術、平臺、服務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模式不斷創新,醫藥行業也在這個浪潮中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其舊有的行業格局也面臨著洗牌。無疑,“互聯網+醫藥”對解決目前醫療醫藥行業存在的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中介服務機構更是在其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機遇和挑戰并存 “互聯網+醫藥”可以發揮的預期作用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在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方面,有助于幫助病人進行真正科學、有效的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實現治未病;第二,在診療服務方面,能夠突破傳統醫療模式的禁錮,通過在線問診和遠程醫療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跨時空配置,提高醫療的可及性和服務效率;第三,在產品供應環節,有望帶給患者更方便快捷、價格合理的產品供應。 2014年是“互聯網+醫藥”的發展元年,這一年,“互聯網+醫藥”模式的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國內“互聯網+醫藥”領域風險投資總額達到6.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26%,投資總額是過去3年的2.5倍。投資金額最多的四個領域為基因檢測、醫藥電商、可穿戴設備和移動醫療應用。互聯網行業巨頭也紛紛強勢介入。 百度采用“平臺大數據”策略,深入數據挖掘及人工智能領域,為用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2014年7月,百度與北京市政府合作推出“北京健康云”項目,借助可穿戴設備、強大的云計算和大數據處理技術,為用戶提供減肥瘦身指導、健康管理咨詢等個性化服務。2014年1月,阿里巴巴投資并控股中信21世紀科技,成立阿里健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率先進入電子處方環節,涉足醫藥電商,以期推進醫藥分家。其支付寶對醫療機構開放平臺,包括賬戶體系、云計算等,意在提高醫院的運轉效率,優化醫療資源配置。騰訊也推出了微信“全流程就診平臺”,幫助患者優化預約、掛號、繳費等就診服務。京東、小米等也在“互聯網+醫藥”方面積極進行布局。 政策環境、資本市場、技術革新以及老齡化帶來的巨大的健康市場需求,都十分有利于“互聯網+醫藥”發展,但同時其也存在多方面的挑戰: 一是當前的“互聯網+醫藥”政策呈“趨勢雖向好,進度卻緩慢”的狀態;二是傳統醫藥利益鏈中醫院和醫生的既得利益難以被突破;三是現有“互聯網+醫藥”的行業標準缺失,各機構間信息尚未實現互聯互通;四是部分企業缺乏互聯網基礎,轉型面臨內部和外部的多重困難等。 貫徹落實“互聯網+”戰略 隨著“互聯網+醫藥”的快速發展,醫藥企業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中國醫藥物資協會(下稱物資協會)積極承擔了中介服務機構的角色,從產業實際需求出發,多維度、多層次地在醫藥產業貫徹落實“互聯網+”戰略的落地工作,獲得了實效。 1.積極推進“互聯網+零售藥店”戰略,推動藥品零售業態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 物資協會發揮平臺優勢,與百度“藥直達”實行戰略合作,并聯合會員單位創建“搜藥送”平臺,將連鎖藥店的資源與百度“藥直達”共享,在會員連鎖藥店門店建立直達號站點。手機用戶通過手機百度搜索可享受咨詢、選藥、購買、送藥一站式服務。連鎖藥店依托“藥直達”平臺,將為藥店帶來更多的營銷機會。“搜藥送”解決了零售藥店“互聯網+”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消費者只要通過互聯網或撥打電話下單購買,可享受30分鐘內送藥上門服務。 通過協會會員單位的線下布局、“藥直達”的線上互動平臺以及“搜藥送”便捷的電子商務遞送體系,物資協會實現了醫藥健康產品零售“互聯網+”的閉環和落地。 2.倡導成立中國醫藥數據研究中心,迎接“互聯網+醫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4月14日,物資協會與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等共同成立了中國醫藥數據研究中心。這一由物資協會倡導成立的中心,關注中國醫藥產業各種業態發展的宏觀數據,通過對整體產業數據的分析和洞察,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行業發展的現狀和可能存在的不足,為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深入的視角,推動中國醫藥產業合理監管、整合、快速做強。 4月份,中國醫藥數據研究中心還發布了《2014中國醫藥電商數據報告》,對2014年的中國醫藥電商以數據的形式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與總結。隨后,用大數據分析方式發布的《電子商務時代的醫藥零售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大數據在“互聯網+”醫藥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運用大數據為醫藥企業解讀了醫藥電商未來的發展路徑。 3.關注“互聯網+中醫藥”,推動中醫藥經營模式的轉型與升級 物資協會于2015年成立了國醫館發展工作委員會。該委員會與尋醫問藥網已達成戰略合作,全面推動“互聯網+中醫藥”的融合發展。雙方將以尋醫問藥網為網上宣傳平臺,設立專門頻道,利用視頻、專題等形式,向其上億會員全面介紹物資協會的名老中醫專家,并實現專家網上預約和咨詢。國醫館分會利用強大的終端醫療資源為患者服務,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為中醫藥的發展打開“互聯網+”時代的大門。此舉明顯簡化了患者就醫流程,縮短了醫患距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中醫專家的工作效率。 4.探索“互聯網+醫藥教育”,培養新時代的醫藥行業高級人才 正確理解“互聯網+”,聯系實際科學地實現“互聯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一個難題。物資協會在以往中國醫藥總裁管理學碩士班的基礎上成立了商學院。商學院不僅承擔著醫藥行業在“互聯網+”時代的人才培養工作,而且采取了“互聯網+醫藥教育”的授課模式,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有機結合,使學員既在線上學到豐富的知識,又能在線下得到切實的輔導。商學院將推出專業的學院網上教育平臺和APP等智能終端,借助互聯互通的互聯網優勢,使知識的傳播更具及時性、高效性和互動性。 5.在醫藥工業領域引入“互聯網+”思維,促進醫藥工業服務轉型 我國當前的醫藥工業仍然處于附加值低,創新能力弱,結構不合理的產業狀態,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和“互聯網+”浪潮的出現,醫藥工業必將出現新一輪的行業洗牌,將由仿制、貼牌向產品自主研發、擁有核心專利的自主高端品牌方向發展。 醫藥工業的“互聯網+”除了應加強智能制造、擺脫對密集勞動力的依賴、實現以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創新以外,還要求工業企業以“互聯網+”的思維來運營,即打通溝通渠道,以互聯網式的平臺模式運行,實現全流程的信息連接,緊貼市場,與用戶建立一種新型的互動關系,并且深入洞悉用戶的需求。 物資協會一方面組織有關會員企業單位加強與國際上先進技術的交流和技術引進,促進生產制造工藝的智能化改進;另外一方面發揮平臺優勢和成員單位貼近消費者的優勢,幫助企業加強消費市場的信息收集,使企業能夠不斷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提升企業的服務能力,并以此作為產品研發的方向,縮短產品研發的周期;幫助企業應對“互聯網+”時代高度定制化的市場需求,進而加快產品的周轉,并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控制,使運營效率進一步提升。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