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脾系病癥護理 脾系病癥泛指消化系統疾患,如腹痛、惡心、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艾滋病人中多見,如隱孢子蟲腹瀉。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或用化學品、放療后的毒副反應。 中醫護理要點: 1.凡脾系病癥首重飲食護理,飲食宜熱食熱飲,不食冰鎮食品及飲料;不吃刺激性食品加烈性酒、辣椒;食不過飽,一般只吃“七分飽”。 2.腹痛、腹脹者可用針灸療法,對虛寒腹痛、腹瀉病人可用溫灸或隔姜、隔蒜灸,亦可輔以按摩治療。 3.嘔吐、腹瀉嚴重而致脫水者應注意充分補足液體,口服液體可以用生姜稀粥或西瓜等,這樣不易引起嘔吐,必要時輸液,不在此述。 (四)肝系病癥護理 中醫的肝系病癥與現代醫學肝病概念不同,可出現頭痛、眩暈、煩悶不寐、脅痛耳鳴、黃疸,以及痙攣等諸多表現,在艾滋病人可見于HIV神經癥狀,EB病毒感染或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等。 中醫護理要點: 1.肝病患者大多神情不安,心情煩躁,中醫以“疏泄”為法,從精神上要給病人創造一個心情舒暢的環境,如光線柔和,環境整潔,并應有可交談的伴侶(醫護人員或其它人員)。 2.飲食上應予以清淡芳香的食品,如芹菜、海蜇、白蘿卜等。 3. 目赤、頭痛或帶狀疤疹紅腫劇疼,可用銀花菊花水煎后冷卻,淋洗患部。 4.針灸對本系統癥狀有相當好的緩解作用,可采用體針、耳針、頭皮針等。 (五)腎系病癥護理 腎系病癥常見有腰酸、消瘦、乏力、頭昏、陽萎、閉經、小便不暢、水腫等,艾滋病人出現上述癥候,中醫辨證屬腎系病癥,可分別見于艾滋病進展期體重喪失、消瘦虛弱、泌尿系統感染和腎功能衰竭等。 中醫護理要點: 1.中醫認為腎主全身的“精”,“精”包涵生殖系統的精液和陰道分泌物,也表現人體精力的物質基礎,腎精不足,精力衰退,所以腎精常宜保養密藏,不宜多多外泄(指遺精手淫,亦包括節制房事。) 2.腎病多為虛癥,飲食以補法為主,如為腎陰虛(有消瘦、午后潮熱、耳鳴、遺精等),宜涼潤滋腎,用甲魚、銀耳、核桃、黑芝麻,如為腎陽虛(有怕冷、腹瀉、水腫等),用羊肉、狗肉、公雞等。 3 .氣功療法(如內養功、丹田功等)對腎虛病人有益,可在氣功人員指導下練習。 以上就中醫護理特點結合艾滋病人的各種病情列舉治療原則及護理方法,當然艾滋病人臨床情況十分復雜,又極為危重,在護理上應中西護理結合,方可適應艾滋病護理之需。 三、其它療法 一、中成藥及驗方 l.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補益肝脾,為“三陰并治之劑”,5-10g,每日2-3次,具有增強T細胞功能,誘生α-干擾素,清除病毒的功能,用于腎陰不足證。 2.右歸丸:溫補腎陽,5-0g,每日2-3次,研究認為可使胸腺及脾臟的淋巴細胞增加,用于腎陽不足證。 3.四君子湯:甘溫益氣,健脾養胃,常規煎服,研究證明可增加胸腺及外周血T細胞、用于脾胃氣虛證。 4.補中益氣湯(丸):補中氣,解虛熱,能提高免疫細胞功能,增加T細胞數量,抗病毒,誘生干擾素,有扶正祛邪作用。常規內服,用于中氣不足證。 5.十全大補膏:每日2-3次,每次15ml,功效溫補氣血,適用于艾滋病氣血兩虧,見有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貧血、失眠等。 6.人參健脾丸:每日3次,每次5g,功效補氣健脾滲濕,適用于艾滋病脾胃虛弱,見有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食少腹脹、消化不良、貧血等。 7.冰硼散:冰片、硼砂,吹敷患處,每次少許,每日數次,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于艾滋病各期見有粘膜潰瘍者等。 8.黃芪、黨參、五味子、甘草、茯苓、陳皮、當歸、地黃、枸杞子、菟絲子、麥冬、女貞子、靈芝、刺五加等。適量,水煎服,具有健脾益氣,調補肝腎,平衡陰陽,扶正解毒,增強免疫功能,可配合應用于艾滋病各期。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