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家倉庫里儲存了大量的達菲。這種藥物能抗擊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科學家們擔心病毒很快會形成抗藥性。(圖片提供:《科學》) 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肆虐全球之際,人類該如何應對?最新出版的《科學》雜志發表文章指出,在甲型H1N1流感疫苗數月內無望問世的情況下,兩種抗病毒藥物達菲(Tamiflu)和瑞樂沙(Relenza)是目前遏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最好選擇。但是在世界范圍內,這兩種藥物的儲存量太少,不足以在流感大暴發的情況下為每個人提供保護;而健康官員們則擔心這種病毒可能會對這些藥物產生抗藥性。 達菲是瑞士羅氏公司生產的抗病毒藥物,瑞樂沙則是由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的抗病毒藥物。4月28日,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表示,試驗顯示,這兩種抗病毒藥物對甲型H1N1流感具有療效。CDC測試了13位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毒樣本對抗病毒藥物的反應,結果顯示,達菲和瑞樂沙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樣本的感受性強,表明其在抵御甲型H1N1流感疾病方面可能有效,而所有甲型H1N1流感樣本對較早的抗病毒藥物金剛烷胺(Amantadine)和金剛乙胺(Rimantadine)則有抗藥性。 在一個流感暴發的季節,應該儲存多大劑量的抗病毒藥物呢?《科學》的文章指出,這取決于流感暴發的嚴重程度和所使用的藥物。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大約儲備有2.5億劑抗病毒藥物。一個可以參照的數據是,在1918年至1919年的流感大暴發中,大約有8億人患病。 然而,在過去兩周的新聞發布會上,當抗病毒藥物短缺的問題被提到桌面上時,健康官員們對抗病毒藥物的作用嗤之以鼻。歐洲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的安古斯·安柯斯說:“人們太關注抗病毒藥物了,比如抗生素。” 但是,許多流感專家不同意這種看法。安妮·莫絲科娜是紐約市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兒科傳染病醫生和病毒學家,她強調,現實情況是嚴重的流感可導致第二次感染如肺炎,專家們相信,這種第二次感染可以解釋1918年流感大暴發為何死亡人數眾多。莫絲科娜和其他專家指出,抗病毒藥物是流感暴發時預防死亡和疾病的關鍵因素。 達菲和瑞樂沙均能遏制一種名為神經氨(糖)酸苷酶的病毒蛋白質的功能,因此,它們能防止病毒離開細胞表面并向肺部組織擴散。患病早期用藥效果最佳,特別是在病毒擴散到肺部之前。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藥物在遏制病毒在人際間傳播的有效性,但絕大多數流感專家相信,它們通過阻斷病毒的復制而縮短患病時間。當健康人服用這些藥物時,他們患流感的風險降低了70%到80%。然而,在是否預防性地發放藥物問題上,流感專家持不同意見。美國CDC目前的建議是,只針對密切接觸H1N1患者的人群和本身是高風險的人群采取預防性用藥措施,高風險人群包括孕婦、兒童和接觸患者的保健人員。 《科學》的文章指出,向眾多健康人群提供藥物有兩個問題。第一,因為新病毒的毒性相對溫和,用有限的儲備來預防它的發生未必是明智之舉;第二,病毒可能會對其中一種或兩種藥物產生抗藥性。后一點特別令人擔心,因為在過去幾年中,一種季節性流感病毒——人類H1N1亞型——出乎意料地對達菲產生了完全的抗藥性。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生物統計學家艾拉·隆吉尼說,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如何布署這兩種抗病毒藥物才可以使抗藥性形成的可能性最小化?一個可能的辦法是同時用達菲和瑞樂沙進行治療,這樣H1N1就更難形成抗藥性。隆吉尼相信,數據模式將有助于精確確定如何布置這些藥物,從而最小化抗藥性形成的機會。但是,因為達菲只能口服,而瑞樂沙必須是吸入,因此各國到目前為止大量儲存的都是達菲,現在,大家又擔心病毒會對達菲形成抗藥性。 《科學》的文章指出,根據最有希望的數據模式來分發藥物也許只是一個白日夢,藥物的分發最終將隨著疾病的流行情況而改變。現在,制藥公司正在競相擴大藥物的生產量。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