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是一種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多發于青壯年,胃潰瘍則多見于中老年。主要的發病原因是:胃酸過多、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精神情緒緊張、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嗜飲濃茶等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或強的松等激素類藥物。 消化性潰瘍患者要時刻注意胃黏膜的進一步損害,在生活上要注意防寒保暖,調整情緒,飲食上以軟食為主,戒除煙酒,盡量避免使用解熱鎮痛藥物如阿司匹林等損害胃黏膜的藥物。具體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飲食 飲食要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不饑飽無常。到了進餐時間及時進餐,否則過度的胃酸分泌會損傷胃黏膜。暴飲暴食不僅增加胃的消化負擔,有時還可以造成急性胃擴張,刺激胃分泌更多的胃酸,不利于潰瘍的修復。潰瘍患者可以少食多餐,每餐不能過飽,減輕胃的負擔,有利于潰瘍的修復,但睡覺之前不宜進食。 飲食宜精細,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及難消化的食物。潰瘍患者應以易消化的精細食物為主,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維生素能增加胃黏膜蛋白的合成,促進胃黏膜的修復。以素食為主,葷素搭配,常吃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刺激性的食物如火鍋,以及油炸、干硬的食品會使胃腸黏膜充血,刺激胃酸的分泌,容易誘發潰瘍。烈酒、濃茶、咖啡等飲料會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損害,不宜飲用。牛奶曾被認為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理想飲料,但研究發現,牛奶和啤酒一樣,可以引起胃酸的大量分泌。牛奶剛入胃時,能稀釋胃酸的濃度,緩和胃酸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刺激,使上腹不適得到暫時緩解,但片刻后,牛奶中的鈣和蛋白質又刺激胃黏膜產生更多的胃酸,使病情進一步加重。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1.充分咀嚼。咀嚼是食物消化的第一道程序,可為食物在胃內的進一步消化作充分的準備。吃得過快,食物咀嚼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難以充分消化,會加重潰瘍的損害。最好養成工作節奏快而飲食節奏不快的習慣。2.不邊讀邊吃。由于閱讀時大量血液供給大腦,胃腸系統的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影響消化吸收,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3.不蹲著吃飯。這種進食方式使腹部及消化道血管受擠壓,同樣會減少胃腸的血液供應。 二、適當的運動及保健 運動:適當的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使胃腸蠕動加快,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但是過度急劇地運動時,血液優先供應肌肉等運動器官,胃腸道血液供應減少,不利于消化吸收。 保健:1.摩腹。在睡覺之前,躺在床上用兩手按摩上下腹部,來回往復40~80次,可以幫助消化,促進胃腸蠕動,增加血液供應,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2.按足三里。中醫講“肚腹三里求",足三里穴是調整消化功能的一個重要穴位,堅持每天按摩足三里10分鐘,改善腸胃功能。足三里穴位于膝關節外緣腓骨小頭下端3橫指處。 三、生活調理 調整生活節律。不良的生活節律,如不分晝夜地打牌,可促進胃酸分泌亢進,誘發潰瘍病,或使胃動脈功能性攣縮,造成胃黏膜缺血缺氧。 戒煙。吸煙能增加胃病的發病率,煙中的尼古丁能使胃排空緩慢,影響胃酸分泌。研究發現,吸煙者潰瘍病的發病率是非吸煙者的2~4倍。同時,吸煙能降低胃病的治愈率,也容易引起潰瘍復發。 注意冷暖。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寒冷的刺激常常是導致潰瘍復發的一個重要誘因。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飲食以暖為主,可以養胃。 調整情緒。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過分憂慮,對大腦皮層產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丘腦下中樞的調節作用減弱或喪失,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增加胃酸分泌,潰瘍的癥狀會變得明顯。所以在緊張或焦慮的時候,注意放松情緒。(南京中醫藥大學 張建) 。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