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團隊成功構建國際首個非轉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動物模型 模型為疫苗研究提供平臺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林霞虹 通訊員廣醫宣)昨日,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獲悉,2月26日,在鐘南山院士指導下,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金存教授研究團隊聯合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P3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成功建立國際首個非轉基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小鼠動物模型。 經驗證,新型冠狀病毒可在小鼠肺內高滴度復制,每克組織病毒滴度可達107 PFU,小鼠出現相應的肺炎臨床和病理表現。 據悉,此模型的建立有效緩解了我國新型冠狀病毒研究中動物模型缺乏的問題,有利于我國抗病毒藥物和保護性中和抗體、疫苗的應急體內驗證。目前,該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動物模型相關深入研究,力爭為我國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做出更大貢獻。 權威解答 模型適宜短期內大規模推廣 圍繞小鼠動物模型的有關熱點問題,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進行了權威解答。 記者:建立國際首個非轉基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小鼠動物模型的意義是什么? 趙金存:有效緩解了我國新型冠狀病毒研究中動物模型缺乏的問題,有利于我國抗病毒藥物和保護性中和抗體、疫苗的應急體內驗證。此外,該模型也可用于后期新型冠狀病毒在體內免疫應答和致病機制的研究。 記者:非轉基因如何理解? 趙金存:由于人和小鼠同源受體分子差異,野生型小鼠不能被新型冠狀病毒直接感染,需采用轉基因技術,把人的受體導入,但耗時較長,繁殖周期也較長。我們利用受體載體轉導技術,把新型冠狀病毒受體直接導入小鼠肺內,使小鼠易感。此模型構建周期短。不需要特殊繁殖,適宜短期內大規模推廣。 記者:研究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趙金存:本團隊對冠狀病毒的相關研究有長期積累,在各級政府和鐘院士的支持下,構建過程一切順利。 記者:這個科研結果是否意味著對疫苗研發有很大推動作用? 趙金存:藥物、抗體和疫苗在應用于病人救治和人群免疫之前,都要進行動物體內實驗驗證,保證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們的動物模型提供了這個平臺。 記者:到研發疫苗還有多長的路要走?有沒有預期的時間? 趙金存:目前國內已開發多個候選疫苗,結合動物模型構建的成功,相信不久就會有突破性進展。 記者:之后有哪些研究方向和計劃? 趙金存:模型構建已完成,將馬上開展抗病毒藥物和保護性中和抗體、疫苗的應急體內驗證。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