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表明,降低魚腥草注射液的增溶劑濃度,可以避免該注射液導致的類過敏反應,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李連達院士主持了相關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年第九期的《中醫雜志》上。 研究小組以與人類親緣關系相近的食蟹猴作為研究對象,對不同廠家、不同濃度吐溫80(聚山梨酯80)作為增溶劑配制的魚腥草注射液進行了類過敏實驗的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將增溶劑濃度控制在0.30%以下,各組食蟹猴在靜脈滴注魚腥草注射液后,均未誘發典型的過敏反應,實驗中各動物血漿IgE含量無統計學意義,證明降低增溶劑濃度,在維持魚腥草注射液藥物增溶效果的同時避免類過敏反應的發生。 之前的研究顯示,魚腥草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應是類過敏反應,其中增加藥物溶解度的增溶劑吐溫80是引發類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0.5%的吐溫80可誘發豚鼠過敏試驗陽性,1%克誘發Beagle犬出現類過敏反應強陽性,2%可導致食蟹猴死亡。 前些年,魚腥草注射液因療效良好,被廣泛用于非典和禽流感等重大疾病的治療,2006年,鑒于魚腥草注射液在臨床應用中出現過敏性休克、全身過敏反應、胸悶、心急等嚴重不良反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在全國范圍內暫停使用。后經專家鑒定,給藥途徑為肌內注射的注射液獲準在完成規范完善說明書等工作后恢復使用,但給藥途徑為靜脈滴注的注射液至今仍被禁用。 研究者表示,該實驗的用藥劑量為人臨床用量的10倍,有少數動物出現輕微皮膚反應,考慮臨床上老年患者及易敏人群的存在,在使用含吐溫80類藥物時,仍需要提高警惕。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