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2月25日,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和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主辦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衛生應急技能競賽。圖/視覺中國 覆蓋全時段、全人群、全地區;構建疾控“天羅地網”,涵蓋疫情監測、檢測、后續處置三大環節 2013年的H7N9禽流感,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2015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征……幾乎每年,重大傳染病的流行都讓人心頭一緊。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北京人流密集、國際交往頻繁,和國外新發傳染病往往只隔一個飛機艙門,一旦發生疫情,后果不堪設想。 然而,不管是禽流感、埃博拉還是黃熱病、裂谷熱,5年中都不曾在北京擴散開來。將重大傳染病扼殺在個例,得益于北京公共衛生系統構建的疾控“天羅地網”,這張大網涵蓋了疫情監測、檢測、后續處置的三大環節。 【監測】 發生疑似病例到報告不超24小時 今年以來,北京共發現人感染H7N9病例27例。想要預防和控制H7N9這樣的傳染病,對傳染源的甄別與撲滅是重點,早期監測與識別則是基石。 以H7N9為例,當患者因肺炎、發熱等癥狀前往醫院就診時,醫生在診斷同時,會根據禽流感的相應判斷標準,詢問其是否有活禽接觸史等,如懷疑患者可能感染禽流感,會通過信息平臺上報給疾控中心,并在中心的指示下開展隔離、消毒、病毒采樣檢測等一系列舉措。 為了確保醫務人員看病、篩查兩不誤,每年,疾控中心對各級醫療機構疾控科、感染科等相關科室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到了某種傳染病高發期,培訓更會頻繁展開。在很多醫務人員的辦公桌上,都放有疾控中心下發的提示卡片,上面一條條列舉著高發傳染病的相應判斷標準。 監測系統的“觸角”不僅延伸到北京一級以上所有醫療機構,北京10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300多家公園和旅游景點,以及游泳場館、賓館飯店等場所均包含在內。只要出現疑似疫情,這些場所都會第一時間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上報給疾控中心。 目前,北京按照病種、癥狀(早期只有癥狀,沒有相應的疾病診斷)等劃分,建立了傳染病報告系統、癥狀監測系統等78個傳染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監測系統,這也是全國數量最多、覆蓋面最廣、反應最及時敏感的監測系統,覆蓋全時段、全人群、全地區。這套系統始終高效運轉,從發生疑似病例到報告,不會超過24小時。 【檢測】 大醫院“入伙”共建傳染病檢測網絡 發現疑似病例只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步,實驗室的病毒檢測能力如何,則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病毒實驗室、分子生物實驗室、組織培養室、樣本庫……走進北京市疾控中心傳染病地方病控制所,仿佛走進了大學里的物理化學教學樓,十多間實驗室挨個兒排列在樓層的各個角落。 “對患者進行采樣后,我們會先提取其中的核酸,它含有生物的基因‘密碼’。因為核酸非常微觀,所以要將它放進PCR儀中,以2的n次方為增幅進行擴增,這樣哪怕核酸中只有1個病毒,我們都能找出來。”北京市疾控中心傳地所主任技師石偉先打開電腦上的一個案例,指著屏幕上的曲線告訴記者:“這是最后的分析結果,曲線的末端異常揚起,證明它是陽性。” PCR、自動化工作站、二代基因測序儀……在擺滿“高大上”設備的實驗室中,3-4小時便能完成一份樣本檢測。不過,再高級的實驗室也無法承擔所有的流感樣本檢測工作。 傳地所主管醫師吳雙勝介紹,北京面積大、人口多,而疾控中心設備人手有限,為了縮減樣本運輸中的時間成本,防止疫情擴大,市疾控中心發動了協和醫院、北醫三院、朝陽醫院等38家具有檢測能力并通過相應考核的三甲醫院,將它們納入網絡實驗室。這些網點醫院采樣后可在院內自行檢測、上傳結果,之后再由疾控中心對樣本進行復核。 目前,北京建立了55家網絡實驗室和23家麻疹網絡實驗室、191家艾滋病檢測網絡實驗室,組成了北京市傳染病實驗室網絡,具備開展56項傳染性病原微生物檢測的能力。 鮮為人知的是,除了傳染病檢測,市疾控中心還擁有食品污染物、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毒理學檢測等檢測能力,其中,食品中激素等特定化學污染物檢測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中心實驗室主任邵兵介紹,針對化學性食物中毒因子篩查這一世界性的難題,中心實驗室構建了我國流通常見毒物的“毒理學質譜庫”,與相關醫院合作開發了基于中毒癥狀查詢的數據庫,實現了對化學性食物中毒的非靶標篩查,將傳統食物中毒單個樣品分析時間從幾天甚至數月縮短到數小時。這項技術在“北京懷柔山吧中毒事件”等不明原因中毒事件的調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疫情處置】 確認傳染源“就像刑警破案” 石偉先對今年4月時北京市一例人感染H7N9病例印象深刻。 今年4月5日,一位住在懷柔的男性患者被診斷出感染H7N9病毒,疾控人員隨后對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該患者有活禽接觸史,清明節曾回延慶老家與弟弟團聚,買了七八十只雞。據此對其弟進行診斷,發現其同樣感染了H7N9。隨后,延慶在周邊進行強化監測,一周左右又發現一例人感染H7N9病例。 吳雙勝介紹,前期監測、檢測、確診感染患者,都不是最繁重的工作,后續的疫情處置才是最為辛苦的。根據國家要求,病例發生區要開展為期10天的強化監測,區內2級以上所有醫療機構接診的所有流感和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都要進行H7N9病毒檢測,少則幾百例,多則幾千例。今年,房山就在強化監測期內篩查出了感染病例。 與此同時,疾控人員還要進行大量流調(“流行病學調查”)確認傳染源,并防止疫情進一步擴大。以H7N9的后續疫情處置為例,如果感染者為本市居民,有活禽接觸史,工作人員需要調查其活禽來源、是否有互換交易,對其本家、購買活禽的市場攤位、密切接觸者都要進行采樣檢測。有時候,一個病例還會涉及多個區域、多種活禽來源。 “整個過程就像刑警破案,要找到元兇和幫兇,然后才能定性結案。”他說,簡單時半天就能“破案”,復雜時時間會延長至一周。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