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行業動態 >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紀實(2)

時間:2017-10-17 07:54來源:新華社 作者:Doctor001 點擊:
在上海,推進分級診療與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結合而成的兒科醫療聯合體,給不少家庭帶來了好消息: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兒科有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金字招牌,用藥、診療、培訓標準化,小病社區處理、疑難重癥


在上海,推進分級診療與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結合而成的兒科醫療聯合體,給不少家庭帶來了好消息: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兒科有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金字招牌”,用藥、診療、培訓標準化,小病社區處理、疑難重癥上轉,不必為了頭疼腦熱的小問題“舍近求遠”去大醫院了。

醫聯體的構建,不僅變“百姓追著服務跑”為“服務圍著百姓轉”,也讓醫院有了更明晰的定位。從“管治病”到“管健康”,目前,全國94.7%的地市級以上城市有了自己的醫聯體,19個省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秩序逐漸形成。

青霉胺、魚精蛋白、絲裂霉素、地高辛口服液等一些產量小、利潤薄的臨床必需用藥都曾在多地出現局部性、結構性短缺,“救命藥”“孤兒藥”短缺成為社會熱頻詞。

藥片雖小,人命關天。“要密切監測藥品短缺情況,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好低價藥、‘救命藥’、‘孤兒藥’以及兒童用藥的供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中央深改組會議就解決短缺藥問題進行研究。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通過定點生產、協調應急生產和進口、完善短缺藥儲備等多種方式,讓醫患雙方早日告別“一藥難求”。

這是我國首次在國家層面就藥品短缺問題從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推出“一攬子”解決方案。國家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現已完成139個藥品供需對接情況摸底,精準確定造成藥品短缺的原因。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攔路虎”。

溝壑縱橫、十年九旱,沒有自來水、沒有像樣的路——過去幾十年,提起山西省岢嵐縣,常會被諧音稱為“可憐縣”。岢嵐縣趙家洼村半山腰土路盡頭的三間草坯房,是貧困老人王花仁的家。92歲的王花仁患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十幾年了。

2017年6月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了她家,拿起桌上的“精準扶貧手冊”一頁頁翻看,一項項算賬。“家里的地還種得動不?家里人現在身體都怎么樣?現在看病花錢還多不多?”聲聲詢問,透出總書記對黃土地老鄉奔小康放不下的掛念。

防止“病根”變“窮根”,山西省從今年起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打包”救助。今年6月,王花仁肺部感染在岢嵐縣人民醫院住院,原本6700元的住院費由新農合補償4100元,再加上民政救助2600元,政府全部“兜底”解決了。

補小康“短板”要下“繡花”的功夫,精準脫貧離不開“靶向治療”。截至2017年,我國已對農村貧困患者遴選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食管癌等9種大病開展集中救治,健康扶貧工程已分類救治300多萬貧困患者。

5年來,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從2013年的8280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14044億元(預算數),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從5.9%提高到了7.2%;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25元提高至2017年的50元。

5年來,我國建立起覆蓋城鄉、相互銜接、多層次的醫療保障網;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基本建成,村村有衛生室、鄉鄉有衛生院,打造出家門口的“15分鐘醫療圈”;14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惠及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從基本入手,從基層改起,分層次推進。健康中國背景下深化醫改的特點可總結為:注重實效性,推動醫改由打好基礎轉變為提升質量;注重長期性,推動醫改由形成框架轉變為制度建設;注重綜合性,推動醫改由單項突破轉變為系統集成和綜合推進。

今年5月,國際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將中國列為全球醫療進步最大的5個國家之一。“中國醫改這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項目將為全球健康治理貢獻寶貴方案。”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說。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從“被動治病”到“主動保健”,用社會治理“大處方”做永續動力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小廁所關系大健康。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就談到,“解決好廁所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標志性意義”,要因地制宜做好廁所下水道管網建設和農村污水處理,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吉林省延邊州光東村。看到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旱廁,他提出“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基本公共服務要更多向農村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

76歲的劉興華,是這場“革命”的受益者之一。劉興華是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新義村農民。像多數農戶一樣,他家廁所原來在室外,夏天臭烘烘,蒼蠅亂嗡嗡,雨天污水四溢,冬天上廁所凍屁股,老人、小孩還容易摔跟頭。而“革命”后,經過改造,室外廁所搬進室內,劉興華很滿意,“上廁所再不用遭罪嘍”。

健康中國,不僅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處方”。只有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所強調的,“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才能找到健康中國的正解。

“健康中國建設涉及幾乎所有政府部門,破題不易,推動更難,必須有集中的頂層設計,有高效的行政體制,才能夠有效啟動。”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教授李玲認為,健康中國建設正在以更長遠的歷史視野,對影響健康的因素進行綜合治理。

這五年,“防”字當頭,關口前移——

為發揮中醫藥維護人民健康的獨特作用,我國開展“治未病”健康工程,制定了12項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規范,加強研究具有中醫特色優勢的健康狀態干預技術方法,打造出一套更完整的“治未病”體系和方法。為及早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進行有效干預,國家面向全體城鄉居民免費提供14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基本覆蓋了居民生命的全程。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欄目列表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