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行業動態 >

中醫體質學發展助推“治未病”健康工程落地

時間:2017-08-31 22:29來源:新華網 作者:Doctor001 點擊:
當古老的中醫與前沿科技碰撞在一起,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8月19日,國醫大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主委、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王琦在此間舉行的全國第十五次中醫體質年會暨全國中醫治未病高峰論壇上透露,由其團隊基于中醫治未病的生物學基礎與研究
當古老的中醫與前沿科技碰撞在一起,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8月19日,國醫大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主委、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王琦在此間舉行的“全國第十五次中醫體質年會暨全國中醫治未病高峰論壇”上透露,由其團隊基于中醫“治未病”的生物學基礎與研究以及調體“治未病”的作用機制研究,剛剛被列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此舉也標志著中醫體質與治未病進入國家層面的分子研究階段。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馬建中表示,加快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需要架構中醫“治未病”的理論體系,需要原創的中醫“治未病”技術和方法。

        據悉,本次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北京中醫藥大學承辦,旨在推動中醫體質學與健康醫學、預防醫學、轉化醫學的研究與交流,為中醫體質學走向世界、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做出貢獻。

大會現場

        群眾對中醫藥預防保健的需求是第一要務

        數千年前,中國傳統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便提出“上工治未病”,治病要防微杜漸,重在預防。“治未病”是中醫藥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藥最具特色的防病治病原則。

        馬建中表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中醫“治未病”工作,于2007年啟動了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出臺了《關于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性文件,確定了一批“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和試點地區,支持全國270個市(地)開展“治未病”服務能力建設,構建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推動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作為單獨一類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國二級以上中醫醫院普遍成立了“治未病”科,“治未病”服務網絡初步形成。

        傳承是基礎,發展創新才是生命力。馬建中表示,要堅持把傳承創新貫徹始終,既要深入挖掘中醫藥的古典秘笈寶藏,充分尋找創新性靈感,也要善于學習借鑒先進科學技術,吸取營養,為我所用。還要堅持把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預防保健的需求作為第一要務。這是中醫“治未病”理論、理念和實踐,乃至整個中醫藥工作的基本立足點和出發點。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在強化服務意識,拓寬服務領域、改善服務模式、完善服務內容等方面下工夫。

        “治未病”要多在“上工”上下工夫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表示,“治未病”理念雖經過了幾千年的實踐,但在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的公共服務中的展現遠遠不夠。

        作為新時期中醫藥創新的典型代表之一,中醫體質學研究已走過了近40年歷程,國醫大師王琦創立的中醫體質理論為把握生命特征提供了新路徑、新方法。特別是其體質辨識法應用于公共衛生服務和慢病防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徐安龍表示,作為一名老中醫,王琦教授與清華大學程京院士進行長期合作,把基因技術、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用在體質分類上,把傳承和創新緊密結合在了一起。

        王琦表示,“治未病”要多在“上工”上下工夫。他用一串數字進行了闡釋,“我們建立了一個標準,形成了一個流派、一個學科。形成兩門創新要點,體質教材和‘治未病’教材,有兩個973課題。我們學校建立了一個中醫體質研究院,還獲了四個國際獎,拿到了國家課題17項。這幾十年來,我培養了碩士、博士141人。發表論文326篇,論文引用上萬次。”王琦說,中醫體質學發展實現了多個實現,如體質辨識法從2009年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實現了中醫藥首次進入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是歷史性突破;通過理論架構和內涵建設,實現中醫體質新學科的建立;通過建立概念系統,編著第一部《中醫治未病》創新教材,實現治未病進入中醫高等教育;通過成人、老齡、兒童量表編制和應用,實現對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等。

        國醫大師、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劉敏如指出,在王琦教授的體質學研究中,“辨體-辨病-辨證”是一個落實中醫“治未病”的首創成果。但在臨床推廣應用時,對于“辨體-辨病-辨證”三者有機的聯系,以及相輔相成的關系,還存在認知差距。“我到有些基層單位學習,發現病人來了就發一張表,自己鑒別是什么體質。而有些醫生,可能是病人太多,他覺得病人說的就是這么一回事,很快就開出處方。至于后面的辨病、辨證,就很難講了。”劉敏如說,要認真掌握三辨的邏輯關系,三辨有機結合是發揮診療模式優勢以及提高診療水平的關鍵。三辨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忽視、厚此薄彼,更不能把這個模式的程序分割或簡單化。

        當日,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副主委兼秘書長倪誠對體質分會成立十五周年進行總結,并開展突出貢獻獎/終身成就獎表彰、中醫體質與治未病建設先進個人表彰、科技新星評選、優秀論文頒獎等活動。還宣布成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會協作組(中醫體質與治未病協作組、中醫體質與慢性病防控協作組、中醫體質與健康管理協作組、中醫體質大數據協作組、中醫體質與健康產業協作組),進行了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與治未病基地揭牌儀式等。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欄目列表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