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義分析增幅6.5%的5點原因稱,第一,經濟發展水平,去年GDP增幅是6.9%。第二,財政的支付能力,去年全國一般性預算收入增長5.8%,增幅降低。第三,物價水平,去年城鎮居民物價水平上漲比較溫和。第四,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去年是7.4%。第五,養老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 “近年,雖然總收入額大于支出額,但已出現了收入增幅低于支付增幅的現象,何況企業還在強烈呼吁降低稅費。各因素綜合做一個調整待遇的方案,6.5%左右是恰當的。”胡曉義說。胡曉義表示,此次調整并不是每人都增長6.5%。預算報告講到,對養老金偏低和艱苦邊遠地區的企業退休人員適當傾斜。這既體現了公平,又體現了差異。 □會后花絮 黃潔夫:“女兒報我名才掛上號” 在記者會結束后,記者們攔住了黃潔夫繼續追問。黃潔夫不僅有問必答,還講述了自家的“掛號難”遭遇。他說,因為他自己是醫生,有很多醫學界的朋友,也曾經分管干部醫療,所以很多領導干部、企業家都打電話給他,讓他幫忙加號。有一次,他的女兒帶外孫去兒童醫院看病,用了4個小時也掛不上號,我女兒都哭了。最后實在沒有辦法,跟兒童醫院說了“我D“ddy是誰誰誰”,別人才照顧她,才看上的。“我女兒回來之后,就跟我抱怨說老百姓看個病可真難!”黃潔夫說。 黃潔夫說,前幾天他和一個政協委員一起吃飯,這名政協委員本身是神經外科的專家,據說他的門診專家號已經被“號販子”炒到了8000元,但他每天要看60到100個號,每個人幾分鐘就打發了,“病人看完病都不是感謝他,而是怒氣沖沖”,醫生沒有拿到一分錢,也很委屈。黃潔夫認為,這反映出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出現了結構性錯配現象,沒有很公正的醫療環境。 黃潔夫補充說,其實這名專家周末在民營醫院坐診,掛號費只有200塊錢。“如果我們有很好的醫療體系,發展多元化的醫院,讓大家可以光明正大地多花一點錢看到病,我們的醫療資源就能得到更合理的利用。”黃潔夫說。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