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2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 (2016—2030年) 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健康服務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迫切需要繼承、發展、利用好中醫藥,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類健康。為明確未來十五年我國中醫藥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制定本規劃綱要。 一、基本形勢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中醫藥總體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整體發展新格局,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度明顯提升。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中醫類醫院(包括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醫院,下同)3732所,中醫類醫院床位75.5萬張,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39.8萬人,2014年中醫類醫院總診療人次5.31億。中醫藥在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及疑難病癥、重大傳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2014年中藥生產企業達到3813家,中藥工業總產值7302億元。中醫藥已經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 另一方面,我國中醫藥資源總量仍然不足,中醫藥服務領域出現萎縮現象,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薄弱,發展規模和水平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中醫藥高層次人才缺乏,繼承不足、創新不夠;中藥產業集中度低,野生中藥材資源破壞嚴重,部分中藥材品質下降,影響中醫藥可持續發展;適應中醫藥發展規律的法律政策體系有待健全;中醫藥走向世界面臨制約和壁壘,國際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 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滿足人民群眾對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需求,迫切需要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拓寬中醫藥服務領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迫切需要在構建中國特色基本醫療制度中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適應未來醫學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轉變、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變的發展趨勢,迫切需要繼承和發展中醫藥的綠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辨證施治和綜合施治的診療模式、運用自然的防治手段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能,迫切需要加大對中醫藥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激發中醫藥原創優勢,促進中醫藥產業提質增效。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迫切需要進一步普及和宣傳中醫藥文化知識。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迫切需要推動中醫藥海外創新發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正確認識形勢,把握機遇,扎實推進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中西醫并重,從思想認識、法律地位、學術發展與實踐運用上落實中醫藥與西醫藥的平等地位,充分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以推進繼承創新為主題,以提高中醫藥發展水平為中心,以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體制和政策機制為重點,以增進和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為目標,拓展中醫藥服務領域,促進中西醫結合,發揮中醫藥在促進衛生、經濟、科技、文化和生態文明發展中的獨特作用,統籌推進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惠民。以滿足人民群眾中醫藥健康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中醫藥發展為了人民、中醫藥成果惠及人民,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保證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醫藥服務。 堅持繼承創新、突出特色。把繼承創新貫穿中醫藥發展一切工作,正確把握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堅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推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不斷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在創新中不斷形成新特色、新優勢,永葆中醫藥薪火相傳。 堅持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改革完善中醫藥發展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拉動投資消費,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更好發揮政府在制定規劃、出臺政策、引導投入、規范市場等方面的作用,積極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激發中醫藥發展的潛力和活力。 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堅持中醫與西醫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在開放中發展中醫藥。統籌兼顧中醫藥發展各領域、各環節,注重城鄉、區域、國內國際中醫藥發展,促進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全面發展,促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不斷增強中醫藥發展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各領域得到全面協調發展,中醫藥標準化、信息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中醫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達到0.55張,中醫藥服務可得性、可及性明顯改善,有效減輕群眾醫療負擔,進一步放大醫改惠民效果;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及重大疾病攻關取得明顯進展,中醫藥防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醫藥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基本建立,凝聚一批學術領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中醫藥人才,每千人口衛生機構中醫執業類(助理)醫師數達到0.4人;中醫藥產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中藥工業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30%以上,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更加廣泛;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法律體系、標準體系、監督體系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中醫藥管理體制更加健全。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