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百靈并不滿足于維C銀翹片和金感膠囊等感冒藥品帶來的市場。 2010年,貴州百靈憑借這些主打藥品順利登陸A股市場,但同時也迎來中藥材價格上漲潮,主打產品原料上漲幅度高達近一倍,公司經營面臨成本急劇上升等風險。 為應對危機,百靈開始了全面撒網:2012年6月,攜希爾頓投資10億元在貴州安順修建五星級酒店;2012年,進軍膠原蛋白飲料產業;2012年10月、2012年11月,宣布投資建設年產2萬噸的中藥渣綜合利用生產生物有機肥示范項目……被業界比喻為“八爪魚式”的投資布局令人眼花繚亂。 貴州百靈董秘牛民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的戰略很明確,一直都是致力于打造苗藥龍頭企業。 “膠原蛋白”項目遭遇黑天鵝 今年5月,一位認證為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治醫師的微博,稱所有口服膠原蛋白保健品“全是騙人的”,此言論在微博上“激起千層浪”。之后,輿論關于膠原蛋白的功效之辯迅速展開并幻化成股市“黑天鵝”,剛剛介入膠原蛋白不到一年的貴州百靈中招。 2012年8月,貴州百靈的一份公告稱,公司擬以超募資金3.95億元投資建設膠原蛋白果汁飲品(含中草藥草本植物功能飲料)投資項目。 貴州百靈董事長姜偉當時稱,飲食美容的市場需求巨大,但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貴州百靈看準膠原蛋白在飲料第七波浪潮的領潮作用,決心把握“美麗經濟”的巨大機遇。他認為,上述系列產品假以時日將成為公司下一個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公司預測,膠原蛋白飲品項目投產后,膠原蛋白飲料年銷售收入將達13.8億元,利潤率32.85%,毛利高達62.7%。不過,2012年年報數據,則說明貴州百靈膠原蛋白產品的表現并不樂觀:201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67億元,而膠原蛋白飲料及口服液這一產品分類實現營業收入僅為845萬元。 膠原蛋白輿論風波后,貴州百靈內部人士公開表態,如果膠原蛋白整個行業在此次風波中受到影響,將重新考慮公司膠原蛋白項目問題,去年募集膠原蛋白項目所剩的3億超募資金或將另尋出路。 2012年年報顯示,貴州百靈膠原蛋白生產線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總額3.95億元,已投入7500萬元,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為2014年9月30日。已投入的7500萬元為預付土地購置款。另據媒體此前引用業內人士的說法,貴州百靈在“愛透”膠原蛋白項目上已經投入四五個億。其中包括斥資請國際巨星章子怡代言、遠赴海外拍攝廣告宣傳片,在央視、“中國好聲音”等欄目投放大量廣告、以及各類渠道網點的鋪貨費用等。 膠原蛋白風波告一段落,其輿論影響仍在發酵。分析人士認為,如今,貴州百靈膠原蛋白的前景,需要打上一個問號了。 貴州百靈營銷中心總經理翁革新曾向媒體表示,膠原蛋白產品項目十分缺乏前期調研,“一開始,感覺進入了一片藍海,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富有爭議的新領域。” 億元購買“苗藥秘方” 2013年4月16日,貴州百靈發布公告稱,公司與自然人楊國順、楊愛龍父子簽訂了《苗藥合作開發協議》。經過協商,雙方將合作開發楊氏父子祖傳的治療糖尿病的苗藥秘方,貴州百靈將先期支付500萬元,并有可能以最高不超過1億元的價格買斷秘方,如果秘方在臨床試驗中獲得成功,貴州百靈將可能花費1億元買斷這份秘方。 公告一出,貴州百靈股票立即做出漲停反應。但媒體爆出,一項名為“根治糖尿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專利,早在2010年8月就已被注冊。而該項專利的發明人正是貴州百靈公告中所稱的楊國順和楊愛龍,并且該專利的配方用量以及制作方法等幾乎已經全部被公開。媒體由此質疑貴州百靈所購“苗藥秘方”的真實性及價值。 對此,貴州百靈回應稱,網上的糖尿病專利配方與公司這次購買的“秘方”并非同一個。 公司的澄清被認為“澄而不清”。有來自投資者和分析人士的聲音指出,貴州百靈購買苗藥秘方是在“炒作概念”。 貴州百靈的公告顯示,楊國順、楊愛龍兩位民間醫療高手擁有祖傳治療糖尿病苗藥秘方,經過多年醫治實踐,能較好地控制血糖,且部分患者停藥后血糖仍然維持穩定。 據了解,糖尿病是醫學界眾所周知的世界難題,目前醫學界對其的治療辦法多停留在“控制血糖”上,截至目前,全世界醫學界都尚未攻克這一醫學難題。 有分析認為,貴州百靈此次炒作“苗藥秘方”,意在利用這一概念炒高股價,應對大股東的3.52億股解禁,而未經過聽證和有關部門的核實,急于發布公告,則涉嫌違規披露。 和君咨詢醫藥事業部合伙人呂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糖尿病近年來發病率有增長趨勢,僅中國潛在患者接近1億人。因此,現在國內制藥企業比較看好糖尿病領域的市場。他認為,貴州百靈看好糖尿病領域很正常,但是使用的手法未免夸大其詞。“其實收購這個秘方,之后還需要進行臨床研究,拿到國家批文,如果完全順利也是五年以后的事情了。所以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個題材和概念,因為通過這件事情能得到資本市場的重視。” 跨界涉足生物肥料 去年11月,貴州百靈發布公告,擬投資1998.8萬元,建中藥渣綜合利用生產生物有機肥示范項目;項目建設期一年,投產后,預計年均銷售收入2232萬元,年均利潤558.13萬元。為確保該項目實施,貴州百靈擬斥資1000萬元,收購貴州金圣方肥業部分股權并增資,以持有其70%的股權。 公告顯示,該項目年中藥渣處理能力將達3萬噸,并形成兩條藥渣生物有機肥生產線,年產能力2萬噸。 對于“一家以苗藥起家的公司為何收購肥料企業”的疑問,貴州百靈董秘向外界如此解釋:“百靈每年有近2萬噸的中藥殘渣,做垃圾填埋浪費資源,并且費時費力,而利用這些中藥殘渣來生產微生物肥料,不但可以‘變廢為寶’、保護環境,還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這聽上去是一個十分合理的商業邏輯。 分析人士認為,百靈涉足生物化肥領域的風險在于跨界之大。作為一家藥企,貴州百靈在生物肥料行業并不一定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僅憑分析理論去推測一個未知的市場,并非百靈的強項。膠原蛋白項目的現狀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2013年3月1日,貴州百靈發布了2012年年報。其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的數字,已經從上市前(2009年)的1.25億銳減至2012年的1925萬,較上年同期的2.02億元減少了90.33%。同時2012年年末仍有10.9億元的流動負債。對此貴州百靈在年報中解釋道,這是由于2012年應收票據、存貨有所增長,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有所減少,再加上應交稅費支付較多所致。 更讓投資者擔憂的是,2012年貴州百靈的盈利增速出現了大幅放緩。這個數字在2010年是41.67%,2011年31.72%,而2012年只有6.42%。從絕對數來講,全年實現2.22億元凈利潤,未達到年初制定的目標2.4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在貴州具備傳統優勢的藥品市場里,競爭日益激烈,另外,中西藥復方制劑爭議,未來會使公司不得不將相關主打產品可能存在的政策性風險列入考慮。 醫藥行業人士稱,不論未來是回歸主業還是繼續堅持全面撒網、四面出擊的戰略,對貴州百靈眼下的現金流而言,都并不那么樂觀。 貴州百靈董秘牛民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的戰略很明確,一直都是致力于打造苗藥龍頭企業。相關的布局都是為此提供基礎。“生物化肥是變廢為寶的項目,是產業鏈向下游延伸的性質,不是什么不務正業。”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