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流程提高效率,玄武區疾控中心PCR實驗室—— 與病毒賽跑 “人機都不停” ![]() 檢驗人員在實驗室內檢驗。 玄萱供圖 穿上防護服,戴好N95口罩、護目鏡、面屏,套上鞋套與手套,“全副武裝”后,玄武區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錢海峰進入PCR實驗室(基因擴增實驗室)。實驗室通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掌握患者體內的病毒含量,從而實現核酸檢測篩查目的。在這里,他將與5名同事一起,對玄武區重點人群的核酸檢測樣本進行檢測分析。 自疫情發生以來,實驗室進入24小時連軸轉的運轉模式,通過優化工作流程,單日檢驗樣本峰值達到原設計容量近3倍。 玄武區疾控中心PCR實驗室,是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建設的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于當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實驗室內分為3個功能區。每批樣本送檢后,需進入2區進行樣本提取,提取完成后與1區準備好的試劑混合,共同進入3區進行PCR檢測。從準備工作到實驗結束,一個檢測周期至少需要4個小時。周期結束后,還需要完成重點區域消殺、醫廢處理、操作記錄等繁瑣的輔助程序。目前,實驗室配備有6名檢驗人員與2臺機器,按照設計能力,每日檢驗樣本數量應為480份左右。 疫情發生以來,實驗室每日待檢驗工作量倍增。大量樣本采集結束后送檢時已是下午或者晚上,待到檢測員做完檢測走出實驗室,往往已經是第二日凌晨。“有一次樣本晚上11點才送來,我們一直做到了第二天早上8點半。”錢海峰說,僅僅經過兩三個小時的短暫修整,下一批樣本又抵達了實驗室。“白加黑”“五+二”的工作強度下,8月6日,實驗室單日檢測峰值達到1260份,是設計能力近3倍。 “以前是‘人停機不停’,現在是‘機不停人也不停’。”錢海峰說,為提高采樣效率,兩組檢測人員利用前一批樣本機器診斷的等待時間,提前準備下一批樣本檢驗時需要的試劑,待下一批樣本送檢后“無縫對接”,總環節上節省了近50%的檢驗時間,截至8月8日,實驗室累計完成樣本檢測6576人份。 在錢海峰的防護服上,貼有一張鮮艷的黨旗標志。“就像我們中心經常說的那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錢海峰說,疫情不退,他們也不會退。8月9日下午,又一批新的核酸檢測樣本抵達實驗室,錢海峰與組員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檢驗工作…… 通訊員 玄萱 南報融媒體記者 鄧露潔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