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行業動態 >

《中國青年報》:公立醫院如何體現患者利益

時間:2015-09-02 14:44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醫療體制改革步入深水區公立醫院。素來給人看病的機構,成了被診治的對象。雖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消息頻頻傳來,但公眾卻還是有霧里看花之感。 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了香港醫務行政學院理事、中國醫院協會學術委員莊一強。莊一強專注于醫院管理方面的研
醫療體制改革步入深水區——公立醫院。素來給人看病的機構,成了被“診治”的對象。雖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消息頻頻傳來,但公眾卻還是有霧里看花之感。
  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了香港醫務行政學院理事、中國醫院協會學術委員莊一強。莊一強專注于醫院管理方面的研究多年,曾走進內地近千家大小醫院。
  中國青年報記者:說起公立醫院,大家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分出公益派、市場派,并為此爭論不已。您能否給出新坐標系,以便于大家正確認識公立醫院?
  莊一強:要在三個層面上理解中國的公立醫院。
  首先,公立醫院是政府在醫療領域的代言人。中國老百姓看到公立醫院,想到的不僅是治病,還會聯想到政府、公共衛生服務。這種聯想絕非無源之水。實際上,公立醫院從政府手中得到了巨大好處。比如:無償劃撥的土地,全免的稅收,F在地皮這么貴,如果讓公立醫院去買,那得多少銀子?
  還有一些隱性的政策傾斜,像重點學科的建設,國家級實驗室的設立,都在公立醫院那里,私立醫院是拿不到的。
  但公立醫院的院長們不愛提這些。他們更愿意說,政府投入如何少,醫院多么難。所謂政府投入少,其實是日常運營投入少。政府認為,醫院發展起來后掙錢能力很強,沒必要時時再撥錢。這就有了很多矛盾。
  其次,公立醫院本身是一個經濟體,必須維持自身運轉。醫生會說,我辛辛苦苦地看病不算,還讓我墊醫藥費,憑什么?
  第三,醫院是老百姓信心的底線。老百姓會想,我這都病了,你還打劫我,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國青年報記者:公立醫院的屬性如此復雜,那么院長們的身份就難簡單,導致他們的行為也很奇特。您能否分析一下公立醫院院長們的“行為藝術”?
  莊一強:中國公立醫院院長的行為模式非常有意思。院長“負責”的一個內容是要有政績,遇到大是大非不含糊。門診大樓要蓋得漂亮,“三好一滿意”的橫幅要拉全了。這都是面上的。
  面下的也很重要。我曾經隨一個院長去吃市委書記的飯,一桌子領導都要求這個院長安排看病,還都不是給本人看。醫院的高端病房、特護服務也主要是為此準備的。
  院長們還得要職工滿意才行。最基本的,每年的收入不能降。否則,職工大會群眾評議時,院長就比較難過了。
  那么,病人的利益在哪里能看到呢?底線上。對于院長們來說,千萬不能出“醫鬧”。為此,醫院要求病人簽一大堆東西。有些患者根本不知道上面寫了什么。有的即便知道寫了什么,覺得不合適,也沒有辦法拒絕。
  院長們還怕一件事,就是內部出亂子。去年,珠海9家公立醫院的藥劑科主任涉貪都被抓了。這也是院長們力求避免的。
  中國青年報記者:人們看到醫院,尤其是大醫院,總是人滿為患、紅紅火火,為什么一報賬總是虧損呢?
  莊一強:從大處看,公立醫院略有盈余或者稍有虧損是必然的。我們在法律上定義它就是非營利性單位。醫院的財務人員深明此理。故此,醫院的賬目差不多,都在保平的上下線晃蕩。10億流水盈利是2000萬元,30億也是2000萬元。
  除去體制因素,一些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也頗有問題。過去五年,中國醫院大發展,出現了蓋大樓潮和設備競賽。這大大透支了醫院的財務能力。我見過最貴的設備是上海某家醫院買的直線加速器,治療腫瘤的,一臺就一億多歐元,F在,中國是全世界核磁最多的國家。
  硬件競賽又帶來兩種結果:一是中國公立醫院的資產負債比偏高,據我調查,平均在50%~60%,離警戒線不遠了。湖南有家醫院一年的貸款利息就幾千萬元。
  還有一個特殊情況,許多院長多是醫院里的“一把刀”,技術出身,對管理、財務不了解,以致成本控制不力,“跑冒滴漏”嚴重,花錢隨意。有家醫院,光地下停車場就建了5層,空空蕩蕩,根本用不了。有的醫院建鍋爐房也要“趕英超美”,貪大求洋,完全不實用。更別說水電等方面的浪費了。
  還有病人造成的呆壞賬。病治好了,人走了,賬沒得收;治不好,人死了,錢也沒得尋。有的醫院這方面損失比較大。
  中國青年報記者:醫生的收入一直是醫改的焦點話題,也是醫改能否順利推進的前提條件之一。目前,政府傾向于提高醫療服務費以切斷以藥養醫的舊制,但是人們擔心醫生明暗通吃,使局面更糟糕,您怎么看?
  莊一強:除了政府投入外,醫院的收入來自三個方面:一、醫療服務費。包括掛號費、手術費、護理費等,是醫務人員勞務所得。這部分占醫院收入總額的20%~30%。二、檢查費。這部分占30%~40%。三、藥費。它的貢獻最大,占40%~50%。越低級的醫院這部分占比越高。有的醫院甚至超過70%。
  在國外,醫療服務費占到醫院收入的五成以上。對于醫院來說,創造價值最大的無疑是醫生的勞動?墒乾F在掛個普通門診才6元錢,?崎T診才8元錢,專家門診也不過12元。買個西瓜都不夠。不管什么醫生,只要能夠坐診了,至少是讀了5年以上的醫科,再加上若干年的臨床,難道就不值一個西瓜么?
  在香港,普通的全科醫生看一個感冒就得120元,要是看?频1000元。他很可能也就跟你聊一聊,最后說沒事兒,回去喝點開水,注意休息就好了。
  內地醫療服務現有定價基本上無視醫生的知識產權勞作。然而,這又是不能完全無視的。它從無形的醫術上轉移到有形的藥品和設備上去了。因此,內地的醫生明面上創造的價值很低,個人工資收入也很低,但是老百姓看病絕不便宜。
  如果醫生收入和勞動不成比例,你如何要求他高尚?高薪雖然不能直接帶來道德感,但是卻能提高醫生違規的成本。
  香港普通商科的畢業生出校門工資1萬塊,醫學生3萬塊。在這么高的收入下,醫生就得思量,是多開點藥合適呢還是保住飯碗合適?再說,香港對醫生的管理非常嚴格,一旦發現醫生違規,就可能吊銷其行醫執照。
  要讓醫生的收入和勞動長期相關。不能把醫生當成計件工人,使得他開的每個處方都關乎他的錢袋子?梢园厌t生收入分為多個層級,每個層級拉大距離。設定考核指標,比如工作量、患者滿意度,在一定期限內考核,達到要求就晉級。這樣他就盯著晉級而不是處方了。
  目前,醫院之間、醫生之間拼的是技術和設備,不是服務;颊叩木歪t感受尚不是醫院、醫生考慮的重點,也沒有人能真正敦促他們去考慮。因此,它的改善空間巨大而動力不足。
  我們總能看到,患者或者家屬在醫院里跑前跑后、跑上跑下,其實有時候略微調整一下程序就不用這么折騰了。只是醫院不愛這么干。對醫院來說,“醫本位”的特征依舊非常明顯。“醫本位”類似“官本位”,一切以自己方便為主,你舒服不舒服不在我考慮的范圍內。在這種情況下,以病人為中心,只能是嘴上的口號,墻上的標語。
  中國青年報記者:一旦受到質疑,有些醫生總是拿個體差異做擋箭牌,那么個體差異真的那么大嗎?
  莊一強: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過,醫學畢竟是科學,要講規律的,F在衛生部在推行臨床路徑規范醫生。臨床路徑最早是美國的保險公司搞出來的。他們當時也頭痛于“個體差異”:同樣的闌尾炎手術,這個賠1萬,那個賠5000,這不亂套了么?為了能夠給理賠找到依據,保險公司想出了臨床路徑的辦法。
  什么是臨床路徑呢?打個比方說,你從天安門去東直門,出租司機說,今天長安街堵車,我們改走平安大街,或者平安大街修路,我們改走胡同,都可以。不過,你不能繞到南五環轉北五環再回來。一個闌尾炎,要做什么檢查,檢查出什么狀況,做怎樣的處理,臨床路徑都給出個大概來。這樣就把醫生規范起來了。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欄目列表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