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行業動態 >

廳局長視點:縣級公立醫院應走綜合改革之路

時間:2015-09-02 14:19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江蘇省衛生廳廳長 郭興華 江蘇省今年確定在14家縣級公立醫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探索解決制約公立醫院健康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矛盾的有效路徑和方法,從根本上扭轉以藥補醫機制存在的問題,為城市大型公立醫院改革提供經驗。 直面

江蘇省衛生廳廳長 郭興華
  江蘇省今年確定在14家縣級公立醫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探索解決制約公立醫院健康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矛盾的有效路徑和方法,從根本上扭轉“以藥補醫”機制存在的問題,為城市大型公立醫院改革提供經驗。
  直面縣級醫院三大問題
  一是財政補助不足。今年5月初,省醫改辦組織省財政廳、衛生廳等6個部門聯合對蘇南、蘇中、蘇北的6家縣人民醫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剖析。調查發現,2008到2010的3年中,財政補助和上級補助占醫院收入的比例,6家醫院僅為3.81%,最低的縣連續3年的投入均為17.5萬元,僅占醫院收入的0.01%。
  二是醫療收費價格嚴重扭曲。目前,醫療勞務價格普遍偏低,大部分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只占醫療成本的40%左右,醫療服務收不抵支的情況十分突出。調查的6家縣醫院3年平均診療收入、手術收入、護理收入分別僅占醫院總收入的1.14%、7.87%和1.65%。
  三是藥品加成收入扭曲了醫院的用藥行為。調查的6家縣醫院3年平均藥品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為44.45%,最高的達52.45%。醫療機構主要靠藥品加成、“以藥補醫”機制維持生存和發展,“大處方”、濫用抗生素等問題突出,加重了群眾負擔。調查的6家醫院藥品用量排在前10位的主要是大輸液和抗生素。
  明確縣級醫院改革五大目標
  江蘇省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主要任務是,以改革補償機制為切入點,力求破除“以藥補醫”機制,推動縣級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綜合改革,提高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其在縣域內的龍頭作用,解決基層群眾看病就醫問題。
  一是建立健全縣級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各級財政對縣級公立醫院的投入達到國家規定要求,醫療保障制度支付辦法科學合理,醫療服務價格能基本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
  二是所有試點縣級公立醫院均建成高于國家標準的二級甲等醫院,部分醫院達到三級乙等水平,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顯著增強,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85%以上。
  三是全面形成縣級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上下聯動、分工協作機制,基層首診、分級醫療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四是試點醫院門診和出院均次醫藥費用保持較低水平,增幅低于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
  五是全面建立以崗位管理、績效考核為主要內容并體現激勵導向的人事分配制度,醫務人員工資收入穩步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
  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
  加快推進補償機制改革。首先,各縣級政府負責縣級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政策性虧損補貼等,對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緊急救治、救災、支援基層等公共服務經費。逐步建立財政補助穩定增長機制,增幅不低于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探索化解縣級公立醫院債務的有效方法,省財政要加大對經濟薄弱地區試點醫院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支持縣級醫院在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其次,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原則,在控制縣級公立醫院服務均次醫療費用、業務總收入增長幅度的前提下,合理調整護理和部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收費項目,降低部分大型檢查項目、高值耗材收費標準,同時,增設藥事服務費。第三,推進按病種收費改革,探索基本醫療保障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改革,及時足額支付符合醫療保障政策和協議規定的費用。
  提高建設標準放寬技術準入。盡管江蘇省縣級公立醫院建設發展水平處于全國前列,但仍大大滯后于縣域內廣大人民群眾醫療服務需求。這次調查的6家醫院,住院人次占當地住院總人次的比例平均為42.56%,最低的為33.96%。從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群眾到縣外住院的比例看,6個縣平均為18.1%,最高的達25.8%。因此,要在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上采取措施:首先,制定高于全國水平的縣級醫院建設標準,并納入縣級醫院復核評價和評審標準,加強臨床技術和?平ㄔO,重點加強重癥監護等薄弱科室建設。其次,適當放寬技術準入,對符合規范要求的縣級醫院,允許其開展部分二、三類醫療技術。第三,深化對口支援縣級醫院工作。第四,加強縣級醫院骨干人才培養。
  賦權非公立醫院。一是合理設置縣級醫院,明確相應的床位規模、人員編制。每個縣(市)政府重點辦好一所縣級綜合醫院、一所縣中醫院、一所縣婦幼保健院(所)及縣級院前急救機構。在堅持公立醫院為主導的前提下,給非公立醫院留出充分發展空間,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二是推進縣鄉縱向合作機制建設,試點地區完善分工協作機制相關政策,為分工協作機制建設創造條件。各試點縣級醫院逐步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格局。三是落實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鼓勵縣級醫院醫生下基層服務,建立鄉鎮衛生院與縣級醫院預約診療綠色通道。
  完善院長負責制。一是科學界定政府和醫院的職責,縣級政府主要履行規劃、出資和監管職責,落實縣級醫院法人自主權;縣級醫院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府規范,負責提供各項專業性、技術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二是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在經營管理等方面給予醫院更大的自主權。建立理事會、董事會、管委會等多種形式的縣級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完善院長負責制,推進院長職業化。三是完善機構編制管理,建立健全控制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動態管理的長效機制。
  此外,在深化縣級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改革中,要嚴格人員準入,新進入縣級醫院的醫務人員須具備相應任職資質,全面推行公開招聘。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建立公開招聘、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新機制,將病種診療能力、分級手術能力和完成工作量等作為職稱晉升的重要內容。同時,實施績效工資,將醫務人員的工資收入與醫療服務的數量、質量、技術難度、成本控制、醫德醫風、群眾滿意度等掛鉤,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傾斜。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欄目列表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