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7月28日是第一個被世衛組織官方認可的世界肝炎日。14日,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聯手百時美施貴寶在京舉辦“展望全球肝病趨勢,共創中國防治未來——2011世界肝炎日中國肝炎峰會”。 肝臟疾病是全球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僅乙肝和丙肝就影響著全球約十二分之一的人口,世界衛生組織通過世界肝炎日的設立把肝炎防治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表明了肝炎防治在全球公共健康建設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需要全球共同參與。會議上,全球非政府組織代表、肝病界權威專家、企業界代表等眾多人士共同回顧了中國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成功經驗,并展望全球未來的肝臟疾病的防治趨勢。 北京大學醫學部病原生物學系、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教授表示,經調查研究,我國目前抗病毒治療的規范化程度仍然不高、全社會對病毒性肝炎的預防和認識仍然不足,乙肝患者仍然面臨包括治療壓力、經濟負擔、社會歧視等諸多問題。這種現象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 慢性乙肝在我國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1992年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屬于乙肝高流行地區,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為9.75%。中國政府對乙肝防治一直予以高度重視,為控制乙肝病毒的傳播,中國實行了新生兒和兒童的乙肝疫苗免費接種計劃,效果顯著。2006年,我國1-4歲新生兒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降至1%以下,全國乙肝表面抗原總攜帶率降到了7.18%,總感染人數少了3,000萬,成為乙肝中等流行地區。 專家們呼吁乙肝患者必須意識到只有堅持規范的抗病毒治療,才能把病毒持續降到最低、延緩疾病進展到肝硬化和肝癌,這是乙肝患者回歸正常生活的基礎;與此同時,國家和社會各界應更多關注乙肝患者的生存狀態和生活質量,共同努力,為患者早日回歸“輕松生活”創造必要的外在條件。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