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為廣州復工復產注入“加速度” 廣州制造業“百強”全復工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疫情當前,從居民“宅”在家中戰“疫”,到如今精細化推動復工復產,數字經濟正成為破解這些難題的“新解法”,在降低疫情影響方面發揮越發明顯的作用。如今,廣州正加快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3月6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廣州市新聞發布廳舉辦廣州市第33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數字經濟復工復產專場),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3月4日,廣州5523家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復工,復工率為99.3%,制造業“百強”企業已全部復工。此外,多位來自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的企業家代表深度剖析了為何廣州將迎來數字時代“新機遇”。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申卉、黎慧瑩 99.3% 截至3月4日,廣州5523家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復工,復工率為99.3%,其中產值前100位的企業已全部復工。 99.1% 1920家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復工,復工率為99.1%,其中,39家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已全部復工。 600億元 市工信局協調銀行為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共600億元的專項信貸支持,包括一般性的專項信貸融資產品和量身定制的特色信貸融資產品,預計受益企業近2000家。 “廣州第一芯”將新增投資65億元 粵芯半導體被稱為“廣州第一芯”,粵芯半導體市場及營銷副總裁李海明博士表示,粵芯半導體擁有廣州市第一條、廣東省唯一一條量產的12英寸芯片生產線。春節期間粵芯沒有停工,一直保持著正常有序的生產狀態。疫情防控中,粵芯生產了從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到遠程醫療等各種設備的芯片。2020年,粵芯計劃新增投資65億元,專注于 65-90nm 模擬工藝平臺,生產高精度數模轉換芯片、高端電源管理芯片、生物傳感芯片等產品。 信息化數字化促使經濟社會“轉危為機” 信息化是抗擊疫情的重要手段。面對疫情,市工信局迅速組織電信運營商、信息服務商,持續運用信息技術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全方位服務。疫情期間,廣州鐵塔、廣州移動、廣州聯通提前復工,確保不因疫情降低通信網絡運行質量。會上,多家電信運營商都強調5G建設是今年工作的重頭戲。在5G基站數量上,廣州移動預計到今年年底將開通9152個5G基站,廣州聯通上半年預計累計開通5G基站規模超過8000個,廣州鐵塔已完成近1.6萬個5G基站建設。可見,通信網絡保障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5G也將成為復工復產拉動信息消費的強勁動力。 “這次疫情,驗證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果。”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發展部華南區總經理劉楠坦言,2003年非典時,基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企業,不像現在能夠通過線上零售,讓市民生活得到保障。如今,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互聯網企業,從年三十到現在,沒有休息一天。他舉例,根據淘榜單3月3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月新開直播的商家數環比增加719%,有100多種線下職業轉戰淘寶直播間,云工作模式正在成為新常態。云賣房、云賣車、云餐廳、云發布會、云健身等層出不窮,線下餐飲商家在淘寶直播間中的成交環比上漲439%;淘寶直播也協助廣州本土美妝品牌完美日記實現銷售額環比增長近170%。與此同時,為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各大網絡平臺推出各種在線課堂服務,比如釘釘“空中課堂”,有超過30萬學生同時使用釘釘在線學習。“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擁抱互聯網、數字經濟必定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熱點關注 廣州“數字產業”等指數在珠三角九市居首 中山大學穗港澳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光南介紹,廣州近期陸續發布了《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為打造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增加動力。據《2020粵港澳數字灣區報告》顯示,廣州的“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等指數在珠三角九市位居首位。“廣州已初步形成資源富集、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供給資源體系。” 運用大數據實現中大布匹商圈的信息化 隨著白馬服裝市場等廣州多家專業市場復工,聚集了近2.3萬家的商戶,約15萬人來穗人員,其中湖北籍人員5.2萬人的中大布匹商圈成為少有的尚未復工的專業批發市場,何時復工、如何復工,引來眾多關注。 劉楠介紹,中大布匹商圈正積極運用阿里巴巴強大的大數據能力,與釘釘合作開發商圈通行碼,提前做好10萬從業人員復工開市的準備。他說,“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產品,推動實現中大布匹商圈的信息化。通過信息化建立起商圈的組織形式,這樣有了抓手,就可以實現更好的管理。”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