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行業動態 >

口罩保衛戰,廣州人拼了!(2)

時間:2020-03-03 09:51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Doctor001 點擊:
雖然工廠不大,但工人在這場口罩保衛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5名工人中30人是沙灣本地女工,她們大多年過五旬,工齡超十年,不少網友稱這里是番禺阿姨口罩廠。盡管生產任務繁重,她們依然樂觀淡定。英姐從2000年進入

  雖然工廠不大,但工人在這場口罩保衛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5名工人中30人是沙灣本地女工,她們大多年過五旬,工齡超十年,不少網友稱這里是“番禺阿姨口罩廠”。盡管生產任務繁重,她們依然樂觀淡定。英姐從2000年進入工廠,是一名經歷過非典的“老兵”。車間里,她每隔2個小時就進行一次消毒。她說,2003年,工廠主要生產紗布口罩,還把一批口罩送到北京小湯山醫院。17年過去,她們的工作,從手工縫制紗布口罩為主到大部分工作被機器取代。

  1月23日復工開始,英姐只休息過2天,但她只是淡淡地說:“加班很值得,大把醫護人員都在湖北前線,我們只是在后方出了一點點力氣。”

  關鍵詞:加速

  口罩廠的自救:

  “能想的辦法我們都想了”

  為了加快生產速度,像萬福這樣的中小型口罩廠想過很多辦法。黃太保說,生產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在液體穿透和細菌過濾等指標比普通口罩嚴格,口罩下了生產線要進行滅菌操作,殘留量必須經過14天的解析才能達到標準,這樣的口罩,外包裝上會注明 “無菌”。

  為了應對疫情,萬福的辦法是減少滅菌工藝,生產更多用于市民日常防護的非無菌口罩。在他們生產的醫用外科口罩包裝上,印上了“疫情應急產品(非無菌型)”字樣。不過,即使是非無菌口罩,也需要進行微生物檢驗,檢驗周期為7天。

  他們還面臨著原材料不足、價格上漲等問題。黃太保說,一次性醫用口罩分成三層,內外兩層是阻水性的無紡布,中間是作為口罩濾材的熔噴無紡布。他坦言,市面上溶噴布和耳帶原料錦綸價格都有不同漲幅,鼻梁條原料PE全塑也較緊缺。“在原料的協調上,我們每天都會向政府駐廠小組反映,他們來解決原料問題,原料正一批一批地送到”。

  “能想的辦法我們都想了,不能想的也請政府幫我們解決。”黃太保說,最近萬福申請了廣州“暖企15條”補貼,準備購進兩條生產線擴大生產規模。第一條生產線預計3月4日交貨,三條線同時開工,預計日產能可達到5萬只。

  關鍵詞:破局

  企業的自救和擔當:

  “跨界”生產帶來了驚喜

  “為什么口罩廠都復工了,買口罩還這么難?”當口罩成為人們生活當中的必需品,番禺阿姨再快的“手速”也敵不過市民對口罩需求量的暴增。

  “想參與生產口罩和防護服的,一起來吧!”一聲號令千軍動!

  廣汽制“罩”來了。2月5日,廣汽決定自制口罩,汽車設備工程師們用了幾乎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掌握了原本需要15天才能學完的口罩設備制造技術。2月20日,“廣汽牌”口罩批量生產。

  更多高新技術民營企業也加入戰團。番禺興世機械制造公司,是華南地區唯一一家制作紙尿褲和衛生巾自動化生產線的,“轉行”開發出設計速度達到每分鐘1000片平面口罩的超高速全自動化口罩機的生產線。

  當一根小小的鼻梁條成為口罩廠生產的“攔路虎”,廣州智能裝備集團旗下廣州電纜廠迅速加入戰團, 2天多研制出適應高速生產的“電纜鼻梁條”,于2月16日凌晨正式下線。

  在這背后,我們見證了廣州制造業的自救與擔當。

  當“復工復產”的號角吹響,興世機械常務副總經理吳婉寧一度很愁:“復工前,我下了5000個口罩的訂單,卻買不到。有朋友算過一筆賬,就算有,一個口罩5元,1000人的工廠光口罩費用一個月就是15萬元。”

  “很幸運,我們還有能力自救。”吳婉寧說。咬咬牙,這家生產紙尿褲自動化生產線的工廠“改行”研發口罩機:3天完成研制和前期籌備,5天內完成高速口罩機組裝,2天內完成機器調試,連續7天24小時兩班倒工作,實現了超常規的生產速度。“從10日復工到16日設備下線,一天24小時,這條生產線上,一分鐘都沒有少過人。” 吳婉寧感嘆說。

  雖然嬰兒紙尿褲等一次性衛生用品生產設備已達到最高每分鐘3000片的高速生產,“轉產”口罩機可謂“降維打擊”,不過,隔行如隔山,將它移植到口罩生產上,還沒有人嘗試過。

  當然,正是這樣的“跨界”,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技術出身的公司總經理林穎宗說,在工程師們的“頭腦風暴”下,他們另辟蹊徑,將傳統的耳帶換成了尿布的原材料彈性無紡布,通過更為成熟的熱壓技術替代超聲波焊接,實現了自動接料。“以前的口罩設備,是機器拉著材料走,我們加了馬達,讓材料主動往前送,適應高速生產。”

  關鍵詞:保障

  “駐廠五人組”的堅守:

  全力協助保證防控物資供應

  從1月29日起,廣州按照“一廠一小組”的原則,由市發改委、工信局、市場監管局以及各區、廣藥集團等單位黨員組成“駐廠五人小組”,每天駐扎在廣州的防控物資工廠,保障防控物資供應。

  在萬福的車間旁,如今放著一臺嶄新的黃色發電車,24小時值守保障電力。“我們原本用電量只有10千瓦,現在增容到了110千瓦。”黃太保說,這正是“五人小組”與沙灣供電部門對接的結果。而在記者來訪這天中午,發電車不遠處,“駐廠五人小組”工作人員正在車上休息。他們告訴記者,駐廠小組保證口罩生產線零部件及原材料的供給。“我們堅決踐行‘不給企業添麻煩’的工作要求,一餐一飲、個人防護、交通往返,我們都是自行解決、自我保障,不對企業提出任何要求。”午間,“駐廠五人小組”自行解決吃飯、休息問題,一位駐廠工作人員每天在家和工廠之間來回往返120多公里。

  在興世機械廠,吳婉寧坦言,在“駐廠五人小組”等政府部門的協調下,她見到了很多廣州機械行業的老大哥,他們紛紛給企業出主意。“很多覺得不能做的事情,幾分鐘之內就變成能做了。”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欄目列表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