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期發展,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醫療器械產業已步入成熟階段,大型跨國企業通過掌控研發和銷售環節,占據價值鏈關鍵環節,從而獲取較高的利潤率。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主要從事加工生產,利潤率較低。目前中國、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正通過自主創新和研發積累,推動本土醫療器械產業向價值鏈上游轉移。
醫療器械行業網站Medical Design&Outsourcing每年會根據各公司的金融監管機構備案文件以及在醫療器械業務方面的營收情況進行全球100大醫療器械公司的排名。根據其發布的2018年榜單,行業十大企業全部集中于歐美地區。
國內主張進口替代 千億市值企業浮現 國務院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中,將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列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當前,中國加速推進醫療器械產品的進口替代和自主創新。 從2014年藥監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實行以來,截止2019年2月末,共有218項產品納入創新器械特別審批,共57個創新器械獲批,其中2017-18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創新產品審批時間大量壓縮。同時中國資本市場方面,2018年醫療保健設備與技術融資201起,共296.05億元,創歷史新高。 據中國醫采網統計,截止到2019年3月13日,我國A股市場總計有49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上市公司(文末附名單)。2018年新增4家——邁瑞醫療、振德醫療、明德生物和愛朋醫療。其中,被稱為醫療器械界“華為”的邁瑞醫療總市值已接近1600億,成為國內行業領跑企業。 多份行業報告顯示,近年來,在醫學成像、體外診斷、高值耗材、低值耗材、病人監護、醫療信息化等六大細分領域中,中國醫療器械的市場份額都在不斷上升。 中國醫療器械各細分領域競爭規模和市場格局
圖表來源:中信建投證券 高端醫療器械企業發力科創板 今年3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了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要求保薦機構應重點推薦生物醫藥等七大領域企業,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及相關技術服務被包括在內。 (責任編輯:Doctor001) |